
CTI唱片40周年紀念復刻盤系列
使用原始兩軌類比錄製,捕捉經典原聲
專輯全新中文側標、精闢解說
絕版已久,經典名盤重現市場
薄紙盒包裝,設計原始封面重現
從出道以來,傳奇小號手佛瑞迪.哈柏(Freddie Hubbard)的演奏,一向是氣勢驚人,磅礡有力,然而在這張由CTI的老闆Creed Taylor擔任製作人的專輯裡,赫柏德的凌人氣勢,從標題曲〈Red Clay〉開始,就水乳交融地統合在節奏組濃烈的放克色彩之中,顯得如此協調,恰到好處,也難怪,從1970錄製這張專輯之後,幾十年的時間裡,哈柏多次宣稱〈Red Clay〉是他個人最鍾愛的曲子。
唱片的傑出音樂表現,要感謝專輯裡的全明星陣容:鍵盤賀比.漢考克、薩克斯風喬.韓德森、貝斯手朗.卡特,鼓手藍尼.懷特,特別是當時才20歲的懷特(才剛剛結束在邁爾士戴維斯樂團的《Bitches Brew》專輯錄音),展現出遠超越年齡歷練的成熟老辣,開放式的節奏空間,讓幾位老大哥都能夠盡興揮灑,但是同時又提供了穩定的節奏基調,讓整張專輯的律動活力大增。儘管赫柏德身為前輩,又是專輯的主角,他卻能夠授權讓節奏組的懷特、漢考克、卡特三人放手處理節奏部分的結構,這樣的無私合作,也讓音樂呈現出有機的良性互動,大大豐富了專輯的色彩層次。
〈Cold Turkey〉是另一首有趣的曲子,戲劇性的喧鬧開場之後,是整個樂團協同一致的緊密樂句推展,鼓、貝斯和電鋼琴提供了強大的節奏張力,哈柏高亢的小號演奏,在其間顯得悠遊自在。

精擅節奏律動,音色情感豐富的爵士薩克斯風手史坦利.杜倫亭,毫無疑問屬於名人堂等級的大師,然而,他真正高明的特質不是這麼容易被聽眾察覺的:杜倫亭是個”平衡”的音樂人,這麼說吧,絕大多數標榜”雅俗共賞”的音樂,其實都俗得要命,但是杜倫亭就有辦法在悅耳的旋律聲線與音樂氛圍當中,吹奏出言之有物的即興樂句,讓人一方面感受到音樂的輕盈可喜,同時注意到他紮實的演奏功底和即興的狂放想像力,像個鋼索上的高明芭蕾舞者。
聽聽他在CTI唱片旗下的第一張專輯《甜蜜蜜》吧,杜倫亭帶領著吉他手喬治.班森、貝斯手朗.卡特等同樣擅長節奏變化的團員們,從標題曲開始,就用令人手舞足蹈的節奏變化緊緊抓住聽眾的注意力,在節奏組的律動支持下,薩克斯風、電鋼琴、吉他,展開一段又一段精彩的即興飆奏,在歡欣愉悅的表象之下,不動聲色的對抗交鋒與呼喊應答,山明水秀、暗潮洶湧。
杜倫亭在專輯中重新詮釋約翰.柯川的名曲〈Impressions〉是一大驚喜,對爵士樂迷來說相當熟悉的主題動機,透過特倫汀與團員洋溢濃郁靈魂樂色彩的演出,感覺像是柯川藏在主題樂句裡,隨時會出現跟杜倫亭一起跳起舞似的,非常特別的聆聽享受。

知名的爵士樂製作人Creed Taylor之所以在1970年代創辦CTI唱片公司,最重要的目的之一,講偉大一點,就是要挽救面臨危急存亡關頭的爵士樂,在那個市場低迷的年代,給樂手們最好的資源,讓他們能夠無後顧之憂的持續演出創作。
從這一點來說,整個CTI公司的萬般辛苦,能夠有查特.貝克這一張《最難消受美人恩》專輯出現,也就值得了。爵士小號手查特.貝克,曾經在1950年代以他俊美的外型以及洋溢青春氣息的音樂表現,成為引領整個爵士風潮的巨星,然而因為聽眾口味的變遷,以及貝克自己耽溺於毒品酒精的放縱行徑,到了1960年代中期以降,貝克幾乎已經廢了,儘管還有零星的錄音作品,卻都多半是些庸俗的商業之作,當年那個銳氣十足的貝克,已消逝無蹤。
CTI唱片在1974年找到貝克,讓他和頂尖的陣容合作(薩克斯風手保羅戴斯蒙、長笛修柏洛、鍵盤鮑伯詹姆斯、鼓手狄強奈特、貝斯手朗卡特)錄製了《最難消受美人恩》,這張唱片可以視為貝克真正的復出之作,以《最難消受美人恩》為起點,貝克重建了市場和他自己的信心,再度回到頂尖演奏家的行列,儘管小號音色和演唱嗓音都沾染了些許的紅塵滄桑,但是貝克深情的歌聲在標題曲當中仍然令人聽得心中為之一酸。
貝克的演奏仍然精彩,可以聽聽在〈Tangerine〉曲中,他和薩克斯風手戴斯蒙、鍵盤手詹姆斯充滿敘事性的交替即興,像是接力說故事一般,將主題樂句完美地推演延伸,像是帶領著聽眾走過一段風景優美的步道。或者聽聽標準曲〈Autumn Leaves〉當中,貝克依然明亮清澈的小號演出,搭配修柏洛穿針引線的長笛,恍惚間,似乎回到了1950年代的美國西岸,面對著那個青春無敵的燦爛貝克

感謝CTI唱片四十週年的紀念慶典,爵士長笛家修格.洛斯消失已久的經典專輯《晨星》,終於贏得數位發行的機會,重新再版CD!
長笛是爵士樂的非主流樂器,在少數的爵士樂長笛手當中,修柏洛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佼佼者,優美柔和的音色,流暢的即興以及節奏掌握,在他的音樂生涯中,一直都廣受稱道。
這張專輯裡,第一首就是標題曲〈Morning Star〉,鍵盤手鮑伯詹姆斯低調的電鋼琴,恰到好處地襯托了修格.洛斯的長笛演奏,團員之間的互動,乃至於和伴奏的弦樂團之間的轟然齊奏,都有相當良好的效果。在民謠風的〈Let Her Go〉曲中,洛斯展現出人所難及的美麗音色,在純樸的旋律線中,營造出質樸單純的美感。經典歌曲〈Amazing Grace〉當中,洛斯從獨奏的無瑕音色表現,到與整個弦樂團對話呼應的炫技即興,表現出極其高明的演奏技巧。
《晨星》這張專輯,不但代表著修格.洛斯音樂生涯中的顛峰成就,同時也象徵著CTI唱片所呈獻的錄音美學:讓頂尖的爵士樂手在強大的伴奏樂手陪襯下,盡情地表現個人的音樂特質,同時在悅耳動聽與言之有物之間,尋找一個最完美的平衡。一如《晨星》所帶給我們的美好聆聽經驗。

曾經跟百樂門爵士大樂團一起來過台灣演出的吉他手肯尼.布瑞爾,他的音樂經常給人一種沈穩雋永的感覺,像個吟遊詩人似的,不管是在華麗的學術殿堂,還是在喧囂的鬧市街角,他手上吉他譜出的詩篇,總是那麼興味盎然,令人玩味再三。
布瑞爾在CTI唱片唯一一張擔綱錄製的專輯《God Bless The Child》,正顯示出他強大的演奏能力,第二軌的〈Love Is The Answer〉,從一開始,布瑞爾就以他的電吉他和整個樂團對話,華麗的弦樂編曲,俏皮跳躍的打擊樂器,時隱時現的鍵盤突襲,似乎都只是襯托的配角,布瑞爾流暢的吉他即興,帶著豐富的敘事性,像個說書人一般,帶領著樂團和聽眾,不自覺地進入他引人入勝的音樂故事之中。
〈A Child Is Born〉是爵士作曲家塞德瓊斯的經典作品,布瑞爾舒緩悠遠的旋律表現方式,帶來極為平靜祥和的感受。專輯中大量柔和豐美的弦樂運用,暗示著製作人試圖讓所有人都能夠毫無障礙地欣賞這張唱片的行銷企圖,但是布瑞爾的吉他一出現,總是能夠完全主導音樂的品味,讓聽眾一直跟隨著他的即興旋律,流連徘徊,忘乎所以。

巴西20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巴沙諾瓦風格的開山祖師,經典名曲〈Desafinado〉、〈Girl From Ipanema〉的作曲者安東.卡洛.裘賓,音樂生涯中最精彩的表現,幾乎都跟製作人 Creed Taylor脫不了關係,也因此,裘賓在Taylor的CTI唱片旗下錄製的《石花》,同樣凝聚了裘賓的個人風格與創作野心。
從第一曲〈Tereza, My Love〉這首獻給妻子的情歌開始,輕柔的巴沙諾瓦吉他,加上裘賓自己的鋼琴演奏,配合著精緻巧妙的弦樂伴奏,奠定了整張唱片層次豐富,色彩斑爛的特質。
〈God And The Devil In The Land Of Sun〉則是氣勢磅礡的野心之作,也許一如標題所暗示的詭異情境,從一開始的齊奏,打擊樂器和貝斯、弦樂就聯手製造出懸疑緊張的氣氛,讓薩克斯風手喬法瑞勒可以爆發出魄力十足的精彩即興,然而在搭檔樂手的熱烈演出之中,裘賓仍然完美地掌握著音樂的層次,即興與旋律主題之間的交替,鋪陳得既合邏輯又充滿想像力。
〈Brazil〉是專輯中唯一不是由裘賓創作的曲子,然而這首歌卻是演奏得非常有品味,俏皮而不失格調,充滿了巴西的音樂節奏元素,卻同時具備了清新的現代感,裘賓低沈迷人的歌聲,在這首曲子當中也表現得恰到好處。
或許因為CTI是個小成本的獨立廠牌,行銷能量無法和主流唱片公司相比,以致於《石花》專輯雖然是裘賓本人親口承認的最高傑作之一,40年來卻是罕為人知,藉著CTI40週年慶,能夠重新欣賞這一張幾乎要被人遺忘的經典,還是相當令人慶幸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